心理科普
当前位置: 首页>>心理健康>>心理科普>>正文
究竟在为什么而天天熬夜?
2018-11-15 14:13 网络信息媒体中心 

究竟在为什么而天天熬夜?


“晚睡强迫症”这个词,一被发明出来就有流行的趋势——实在是太有群众基础了。小伙伴们你们中枪了吗?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瞧瞧吧!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0点前就安心入睡的,他们未必是在熬夜用功,更多的是磨蹭,比如,躺在床上玩手机。他们并不愿意睡这么晚,也不觉得手机好玩,甚至不记得玩过什么,事后回想起来,懊恼悔恨的居多。有的学生急着写论文,实在写不出来,打定主意:“今天早点休息算了,明天起床精力充沛,好好大干一天。磨刀不误砍柴工!”这一下就“轻松”了,忽然对什么事都来了兴致,看看闲书,打打游戏,要么迟迟不肯洗漱,要么躺在床上举着手机到凌晨。第二天别说精力充沛了,就连正常起床都难。即使再三自责,一到晚上又会故态复萌。从前就算晚睡,半夜也没有那么多电视节目可看,一到电视屏幕全是雪花的时候,就知道该睡觉了。那时还只有一台笨重的台式电脑可以上网,一到晚上11点,宿舍楼统一断电,这就是一个半强迫的入睡信号,不至于让时间过于轻易甚至毫无知觉地溜走。后来换笔记本电脑了,熄灯之后还可以在宿舍上网,睡觉时间就只能推迟到电池的电量耗尽以。

 

有一段时间我也每天晚睡,我加班工作。工作到0点,原本可以睡觉了,心里总是有点不甘,觉得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。“这样就可以了吗?从早忙到晚,都没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。”不免觉得有点不值。无论如何都要找几件事情做做,哪怕是无聊地上上网呢,也觉得这一天总算是没白过。

 

不用说,第二天我头昏脑涨,哈欠连天,从清早起床就疲乏,做什么都没有精神,有点像体内住了一个“破坏分子”——明知道第二天的日程很重要,偏偏要捣点小乱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晚睡其实是一种隐性的、对“正常生活”的抵抗。晨昏交替,代表着生活的周而复始,入睡是对第二天的等待和祝福,一个人一再推迟入睡的时间,某种程度上暗示着他对生活有挫败感与怀疑:“这一天天的又有什么意义呢?”

 

小编有话说:其实在开始“夜生活”之前不妨想一想,我准备干什么呢?这些事情我大概多久完成?我能在几点之前睡觉?今晚的熬夜会不会过度消耗明天,耽搁更重要的事情呢?是否值得又是否有效率?我最近的生活态度学习工作方面是不是出现了问题?

关闭窗口